主席:达莉亚·格里包斯凯特 (2009) 总理:阿尔吉达斯·布特克维丘斯
(2012)
总面积: 25,174 平方英里(65,200 平方公里)
人口(2014 年估计): 3,505,738(增长率:?0.29%);出生率:9.36/1000;婴儿死亡率:6/1000;预期寿命:75.98
首都和最大城市(2009 年估计): 维尔纽斯,546,000
货币单位:立特
国名:立陶宛共和国
现任政府官员
语言: 立陶宛语(官方)82%,俄语 8%,波兰语 5.6%,其他
0.9%,未指定 3.5%(2011 est.)
种族/种族: 立陶宛人 84.1%,波兰人 6.6%,俄罗斯人
5.8%,白俄罗斯人 1.2%,其他 1.1%,未指定 1.2%(2011 年预计)
宗教: 罗马天主教 77.2%,俄罗斯东正教 4.1%,旧信徒
0.8%,福音派路德教 0.6%,福音改革派
0.2%,其他(包括逊尼派穆斯林、犹太人、希腊天主教徒和空手道)0.8%,无 6.1%,未指定 10.1 %(2011
年估计)
国定假日: 独立日,2 月 16 日
识字率: 99.7%(2011 年估计)
经济摘要: GDP/PPP(2013
年估计):674.3 亿美元;人均 22,600 美元。实际增长率: 3.4%。通货膨胀: 1.2%。失业率: 12.4%。耕地: 33.48%。农业:谷物、土豆、甜菜、亚麻、蔬菜;牛肉、牛奶、鸡蛋;鱼。劳动力: 145.2万人;工业
19.6%,农业 7.9%,服务业 72.5%(2012 年估计)。工业:金属切削机床、电动机、电视机、冰箱和冰柜、石油精炼、造船(小型船舶)、家具制造、纺织、食品加工、化肥、农业机械、光学设备、电子元件、计算机、琥珀首饰.自然资源:泥炭、耕地、琥珀。出口: 304
亿美元(预计 2013 年):矿产品、机械和设备、化学品、纺织品、食品、塑料。进口: 325.2
亿美元(2013 年估计):矿产品、机械和设备、运输设备、化学品、纺织品和服装、金属。主要贸易伙伴:德国、拉脱维亚、俄罗斯、爱沙尼亚、波兰、荷兰、白俄罗斯、英国(2013
年)。
通讯:电话:使用的主要线路:667,300(2012);移动蜂窝:500
万(2012 年)。广播媒体: AM 29、FM 142、短波 1 (2001)。收音机: 190
万台(1997 年)。广播媒体:公共广播公司运营 3 个频道,第三个频道 - 卫星频道
- 于 2007
年推出;各种私营商业电视广播公司经营国家和多个地区频道;许多私营地方电视台;提供多频道有线和卫星电视服务;公有广播公司经营
3 个无线电网络;许多私营商业广播公司,其中许多在全国不同地区设有中继台(2007 年)。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120.5 万(2012 年)。互联网用户: 196.4
万(2009 年)。
交通:铁路:总计:1,767 公里(2011 年)。道路:总计:84,166
公里;已铺设:72,048 公里;未铺砌:10,083 公里(2000 年)。航道: 441公里常年通航。港口和码头:克莱佩达。机场: 61
个(2013 年)。
国际争端:立陶宛和俄罗斯承诺于 2006 年根据俄罗斯于 2003 年 5
月和立陶宛于 1999
年批准的陆地和海洋条约划定边界;立陶宛对从加里宁格勒沿海飞地进入俄罗斯的俄罗斯国民实行简化的过境制度,同时作为与非欧盟成员国有外部边界的欧盟成员国,仍遵守严格的申根边境规则;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划定的边界;截至
2007 年 1 月,与白俄罗斯边界的地面标定工作已经完成,并绘制了最终批准文件。
地理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与拉脱维亚接壤,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西南与波兰和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地区接壤。它是一个丘陵起伏、森林众多、河流和溪流众多、湖泊众多的国家。它的主要自然资源是农业用地。
政府
议会民主制。
历史
立陶宛人或立陶宛人于 12 世纪在明道加斯的统治下统一,明道加斯于 1251
年成为国王。通过婚姻,后来的立陶宛统治者之一于 1386 年成为波兰国王(拉迪斯劳斯二世),统一了这些国家。1410
年,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在坦能堡击败了强大的条顿骑士团。从 14 世纪到 16
世纪,波兰和立陶宛组成了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帝国之一,从黑海几乎一直延伸到莫斯科。这两个国家组成了近 200 年的联盟,并于
1569 年正式联合。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在 1772 年、1792 年和 1795
年瓜分了波兰。因此,在最后一次瓜分之后,立陶宛被俄罗斯统治。俄罗斯试图让立陶宛沉浸在俄罗斯文化和语言中,但反俄情绪继续高涨。
该共和国于 1940 年被苏联吞并。从 1941 年 6 月到 1944
年,它被德国军队占领,立陶宛在二战中服役。在纳粹时期,立陶宛约有 240,000
名犹太人被屠杀。1944年,苏联再次吞并立陶宛。
立陶宛独立运动于1988年再次收入。1990年,Vytautas
Landsbergis是最大立陶宛热门运动(Sajudis)的非共产主义负责人选。同日,最高委员会拒绝苏维埃统治,宣布恢复立陶宛独立,成为第一个采取这一行动的波罗的海共和国。与苏联的对抗随之而来,伴随着经济制裁,但在双方同意一个面子妥协后,这些制裁被解除。
立陶宛走向独立和民主
立陶宛的独立很快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主要欧洲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承认。苏联最终于 1991 年 9 月 6
日承认波罗的海国家的独立。随后于 1991 年 9 月 17 日加入联合国。到 1990
年代中期,立陶宛成功实施的结构和立法改革吸引了更多的直接外国投资。
2002 年底,立陶宛被接纳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并于 2004 年加入。2003 年 1
月,罗兰达斯·帕克萨斯在总统选举中击败现任总统瓦尔达斯·亚当库斯。考虑到亚当库斯帮助他的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这令人惊讶。2004
年 4 月,帕克萨斯总统因与俄罗斯暴徒打交道而被免职。这是立陶宛从苏联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In July
2004, Valdas Adamkus was again elected president.
2008年10月12日,议会选举投票率为48.5%。国土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赢得了 19.7% 的选票(70
个席位中的 18 个)。民族复兴党以 15.1% (13) 的得票率位居第二,秩序与正义党以 12.7% (11)
的得票率位居第三。
欧盟预算专员达莉亚·格里包斯凯特于 2009 年 7 月宣誓就任立陶宛首位女性国家元首。格里包斯凯特于 5 月以
68% 的选票赢得总统选举。
2012 年 10 月,立陶宛保守的国土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输给了社会民主党和 Algirdas
Butkevicius。左翼政党很可能会延续 Andrius Kubilius
的成功政策。虽然痛苦,但他实施的严格紧缩措施已结出硕果:立陶宛经济再次增长;2012 年 GDP 增长 2.5%,预计
2013 年增长 3%。
在 2014 年第一轮总统选举中,现任 Dalia Grybauskaite(独立)赢得 46.6%
的选票,Zigmantas Balcytis(社会民主党)13.8%,Arturas
Paulauskas(工党)12.2%,Naglis Puteikis(独立)9.5%,Valdemar
Tomasevski(立陶宛波兰人的选举行动)8.4%,Arturas
Zuokas(国土复兴和展望)5.3%,Bronis Rope(立陶宛农民和绿党联盟)4.2%;投票率为 52.1%。在
5 月 25 日的决选中,Grybauskaite 赢得了 59% 的选票,Balcytis 赢得了 41%
的选票,投票率为 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