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和加沙地带 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2005)
总理:拉米·哈姆达拉(2013)
土地面积:西岸:2,178 平方英里(5,641 平方公里);总面积:西岸:2,263
平方英里(5,860 平方公里);加沙地带:139 平方英里(360 平方公里)
人口(2010 年估计):西岸:2,514,845,加沙地带:1,604,238(增长率:西岸:2.1%,加沙地带:3.3%);出生率:西岸:24.9/1000,加沙地带:36.2/1000;婴儿死亡率:西岸:15.4/1,000,加沙地带:17.7/1000;预期寿命:西岸:74.8,加沙地带:73.7;每平方英里的密度:西岸:1,164,加沙地带:10,077。注:以上数字包括
2005 年 8 月撤离加沙地带的大约 8,000 名以色列定居者。
资本: 未定
大城市(2003 年估计):加沙,1,331,600(都会区),407,600(市区),希伯伦,137,000;纳布卢斯,115,400
货币单位:新以色列谢克尔、约旦第纳尔、美元
语言: 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英语
种族/种族: 西岸: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其他 83%,犹太人
17%;加沙地带: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其他 99.4%,犹太人 0.6%
宗教: 西岸:伊斯兰教 75%(主要是逊尼派)、犹太教 17%、基督教和其他
8%;加沙地带:伊斯兰教 98.7%(主要是逊尼派),基督教 0.7%,犹太人 0.6%。
经济摘要: 加沙地带:GDP/PPP(2009
年估计):128 亿美元;人均 2,900 美元。实际增长率: 7%。通货膨胀: 9.9%(包括西岸)(2009
年)。失业率: 19%(包括西岸)(2009 年估计)。耕地: 29%。农业:橄榄、柑橘、蔬菜;牛肉、乳制品。劳动力: 278,000(2005
年 4 月?6 月);农业 11.9%,工业 18%,服务业 70.1%(2005 年 4 月至 6 月)。工业:通常是生产水泥、纺织品、肥皂、橄榄木雕刻品和珍珠母纪念品的小型家族企业;以色列人在定居点和工业中心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现代工业。自然资源:耕地、天然气。出口: 5.29
亿美元(2008 年,包括西岸):柑橘、花卉、纺织品(加沙地带);橄榄、水果、蔬菜、石灰石(西岸)。进口: 37.72
亿美元(2008 年,包括西岸):食品、消费品、建筑材料。主要贸易伙伴:以色列、埃及、约旦河西岸。西岸:GDP/PPP(2003
年估计):18 亿美元;人均 1,100 美元。实际增长率: 6.2%(2004
年估计)。耕地: 16.9%。农业:橄榄、柑橘、蔬菜;牛肉、乳制品。劳动力: 614,000(2005
年 4 月?6 月);农业 18.4%,工业 24%,服务业 57.6%(2005 年 4 月至 6 月)。自然资源:耕地。主要贸易伙伴:以色列、约旦、加沙地带(2004
年)。
通讯:电话:使用的主要线路:95,729(加沙地带和西岸的总数)(1997
年);移动蜂窝:加沙地带:无;西岸:无广播电台:加沙地带:AM 0、FM 0、短波
0;西岸:AM 1,FM 0,短波 0 (2000)。收音机:加沙地带:无;西岸:无;注:大多数巴勒斯坦家庭都有收音机(1999
年)。电视台:加沙地带:2个(由巴勒斯坦广播公司运营)(1997年);西岸:无电视:加沙地带:无;西岸:无;注:大多数巴勒斯坦家庭都有电视(1999
年)。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ISP):加沙地带:3;西岸:8 (1999)。互联网用户: 60,000(加沙地带和西岸的总数)(2001
年)。
交通:铁路:加沙地带:总计:无;注:一条线路,废弃且年久失修,几乎没有痕迹;西岸:0
公里。公路:加沙地带:总计:无;铺砌:无;未铺砌:无;注:道路网络规模小、欠发达;西岸:总计:4,500
公里;铺设:2,700 公里;未铺砌:1,800 公里(1997
年估计);注意:以色列人已经开发了许多高速公路来服务犹太人定居点。港口和港口:加沙地带:加沙;西岸:无。机场:加沙地带:2
个(2001 年);西岸:3 (2002)。
国际争端: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以色列占领区,目前地位受巴以临时协议约束,永久地位有待进一步谈判确定。
地理
约旦河西岸位于以色列东部和约旦西部。加沙地带位于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地中海沿岸。
政府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及其当选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于1994年接管了新近的非以色列占领区,并承担了政府职责。
历史
预计将由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领土组成的现代巴勒斯坦国的历史始于英国对巴勒斯坦的托管。从 1923 年 9 月 29
日到 1948 年 5 月 14 日,英国控制了该地区,但到 1947
年,英国已经呼吁联合国解决巴勒斯坦和犹太人对这片土地的争夺这一复杂问题。1947年8月,联合国提议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一个犹太国家、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小型国际区。阿拉伯人拒绝了这个想法。1948
年,英国一撤出巴勒斯坦,邻国阿拉伯国家就入侵,意图摧毁新宣布的以色列国。以色列取得了胜利,确认了它的主权。巴勒斯坦的其余地区分为吞并约旦河西岸的外约旦(现约旦)和埃及,
通过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政策,约旦试图巩固其对巴勒斯坦人政治未来的控制,并成为他们的发言人。约旦甚至在 1949
年将公民身份扩展到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约占该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在 1948 年至 1967
年间由埃及管理的加沙地带,贫困和失业率很高,大多数巴勒斯坦人住在难民营中。
在 1967 年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在 6
天的时间里击败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军队,并吞并了东耶路撒冷、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整个西奈半岛。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成立于1964年,是一个一心要消灭以色列的恐怖组织。巴勒斯坦针对以色列人的骚乱、示威和恐怖行为成为长期的。1974
年,巴解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这是第一个这样做的无国籍政府。1987 年起义(?动摇?)期间,暴力再次升级,这是巴勒斯坦群众动员的新时代。1988
年,亚西尔阿拉法特公开避开恐怖主义并正式承认以色列国。 |